文章
-
哪些人需要做大腸鏡 目前根據實證的共識大致如下:• 一般人 50 歲以上應該接受定期糞便篩檢,或第一次大腸鏡檢• 40 歲以上有家族史,尤其一等親有過大腸癌或一公分以上大腸息肉• 有少見的特殊多發性息肉症候群,或發炎性腸道疾病(IBD),需更早開始篩檢及追蹤。 做完大腸鏡後,到底多久應該追蹤一次? 決定追蹤間隔的兩大因子:息肉狀態 多發性瘜肉 所以如果前次檢查有將息肉拿乾淨,一般建議2-3年內追蹤即可;多發性瘜肉建議1-2年內追蹤;而通常大於一公分或是分化不良的息肉可能長得更快或有惡性變化,所以一般建議不要最多超過三年。 清腸程度不理想,...
-
吃到不潔的食物或病毒感染而上吐下瀉時,該吃些什麼才好?如果你都是以吐司、稀飯、或白饅頭果腹,那可就白白受苦了。因為最新的建議是,腸胃炎的時候,大部份的東西都可以吃。 只吃白吐司、稀飯,可能營養素不足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陳偉燾解釋,當腸胃道因為細菌、或病毒感染造成發炎時,雖然清淡的飲食能減少腸胃道的刺激,但同時也必須注意攝取均衡的營養素,才能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。吐司、稀飯雖然不易刺激腸胃,但大部份是醣類,缺乏如蛋白質、脂質、維生素等其他營養素。 「量」的拿捏才是重點 「什麼都可以吃,但「關鍵是在『量』的控制,」 ...
-
肝病二部曲-肝硬化 肝硬化是指肝臟細胞長期不斷地受病毒、酒精、藥物、化學物質或自體免疫系統等破壞,出現廣泛性的纖維組織增生與肝細胞再生結節,而導致肝小葉構造改變與阻礙血流循環路徑,使得肝臟變形、質地變硬,影響肝細胞正常代謝和調節功能。 病因 1.慢性B型、C型病毒性肝炎 2. 酒精性肝病 3. 自體免疫肝炎 4. 鐵、銅沉積引起的肝病 5. 藥物性肝硬化 6. 慢性心臟衰竭 7. 膽汁鬱積肝硬化 臨床症狀 肝硬化初期病患可能完全沒感覺,但當疾病持續進展,可能會開始出現以下症狀 疲累、倦怠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。 黃疸、皮膚搔癢。 茶色尿、灰白便。 脾臟腫大、貧血...
-
想做胃鏡又會害怕嗎 讓我們來告訴你,胃鏡檢查的流程 可以讓你在檢查前減輕焦慮害怕喔 1先至一樓櫃檯完成繳費並簽署相關同意書後,聽從護理人員指示再上二樓 2上二樓後至櫃檯領取胃乳並喝下, 聽從護理人員指示再進入檢查室 ( 因位置有限,家屬需在一樓等候通知 ) 3檢查前先將鼻子塗抹麻醉藥物並給予喉嚨處噴局部麻醉劑後吞入 。 ( 採睡眠式檢查的患者會注射鎮靜安眠的針劑 ) 4檢查時採左側臥,若經口胃鏡需含著咬口器,檢查過程中勿吞嚥、 清喉嚨,集中注意力於自己的呼吸( 鼻子吸氣、 嘴巴哈氣 ),切勿任意移動身體。 5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