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
-
哪些人需要做大腸鏡 目前根據實證的共識大致如下:• 一般人 50 歲以上應該接受定期糞便篩檢,或第一次大腸鏡檢• 40 歲以上有家族史,尤其一等親有過大腸癌或一公分以上大腸息肉• 有少見的特殊多發性息肉症候群,或發炎性腸道疾病(IBD),需更早開始篩檢及追蹤。 做完大腸鏡後,到底多久應該追蹤一次? 決定追蹤間隔的兩大因子:息肉狀態 多發性瘜肉 所以如果前次檢查有將息肉拿乾淨,一般建議2-3年內追蹤即可;多發性瘜肉建議1-2年內追蹤;而通常大於一公分或是分化不良的息肉可能長得更快或有惡性變化,所以一般建議不要最多超過三年。 清腸程度不理想,...
-
吃到不潔的食物或病毒感染而上吐下瀉時,該吃些什麼才好?如果你都是以吐司、稀飯、或白饅頭果腹,那可就白白受苦了。因為最新的建議是,腸胃炎的時候,大部份的東西都可以吃。 只吃白吐司、稀飯,可能營養素不足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腸胃科主任陳偉燾解釋,當腸胃道因為細菌、或病毒感染造成發炎時,雖然清淡的飲食能減少腸胃道的刺激,但同時也必須注意攝取均衡的營養素,才能幫助腸胃道細胞的修復。吐司、稀飯雖然不易刺激腸胃,但大部份是醣類,缺乏如蛋白質、脂質、維生素等其他營養素。 「量」的拿捏才是重點 「什麼都可以吃,但「關鍵是在『量』的控制,」 ...
-
想做胃鏡又會害怕嗎 讓我們來告訴你,胃鏡檢查的流程 可以讓你在檢查前減輕焦慮害怕喔 1先至一樓櫃檯完成繳費並簽署相關同意書後,聽從護理人員指示再上二樓 2上二樓後至櫃檯領取胃乳並喝下, 聽從護理人員指示再進入檢查室 ( 因位置有限,家屬需在一樓等候通知 ) 3檢查前先將鼻子塗抹麻醉藥物並給予喉嚨處噴局部麻醉劑後吞入 。 ( 採睡眠式檢查的患者會注射鎮靜安眠的針劑 ) 4檢查時採左側臥,若經口胃鏡需含著咬口器,檢查過程中勿吞嚥、 清喉嚨,集中注意力於自己的呼吸( 鼻子吸氣、 嘴巴哈氣 ),切勿任意移動身體。 5...
-
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 ? 幽門螺旋桿菌是隻聰明的細菌,喜歡寄生在胃酸較低的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之中,在口腔中也可發現。 幽門螺旋桿菌能夠產生一種稱為尿素 (urease) 的物質,可以將胃中少數的尿素分解成氨(ammonia)來降低胃酸的強度,而且能促使胃發炎,得到養分,又不致被免疫細胞清除掉。因此幽門螺旋桿菌一旦住進人體,就可以安然地「陪伴」宿主一生。 比起一般未感染者,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確實有較高的機會得到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癌等疾病,因此將它認定為這些疾病的元兇。有15~20%的感染者會引發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。若不清除幽門桿菌,即使潰瘍癒合之後,復發機率也較高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