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幽門螺旋桿菌 ?
幽門螺旋桿菌是隻聰明的細菌,喜歡寄生在胃酸較低的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之中,在口腔中也可發現。
幽門螺旋桿菌能夠產生一種稱為尿素 (urease) 的物質,可以將胃中少數的尿素分解成氨(ammonia)來降低胃酸的強度,而且能促使胃發炎,得到養分,又不致被免疫細胞清除掉。因此幽門螺旋桿菌一旦住進人體,就可以安然地「陪伴」宿主一生。
比起一般未感染者,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人確實有較高的機會得到胃潰瘍、十二指腸潰瘍以及胃癌等疾病,因此將它認定為這些疾病的元兇。有15~20%的感染者會引發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。若不清除幽門桿菌,即使潰瘍癒合之後,復發機率也較高。
需要殺菌的人要注意哪些事?
吃藥,一次也不可少。
吃抗生素藥物一定要按照醫師指示,不可自行斷斷續續服藥或者只吃某幾種藥物,否則就可能導致抗藥性出現而失敗。而過去曾服用過其他抗生素的人也可能有較高的抗藥性。
目前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藥物為第一線的3合1,療程約7天。第一線藥物失敗了才會進入第二線的4合1藥物,需要吃兩週左右。療程結束2週後,必須再回診確認除菌完成。胃潰瘍的傷口正常情況下,應在4個月內癒合。若沒有,就要進一步做切片檢查,看是否為胃癌的腫瘤。
當檢查出胃中有幽門桿菌,並不需要太恐慌。首要之務是先了解自己是否屬於建議殺菌的族群,並與醫生仔細討是否要論殺菌。
文章出處: 康健雜誌135期